四年中先后手术过3次,每次病检都是良性的宫颈息肉。由于患了宫颈息肉后,并无明显不适症状,对生活也没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反复3次手术,病检又都是良性的宫颈息肉,所以从此后对宫颈息肉采取不予理睬,“和平共处”的态度。2个月前,多次出现了性交后出血和不规则出血,这才引起重视,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宫颈口又有一个黄豆大小息肉。于是第4次做了宫颈息肉摘除术,取下的息肉送作病理检查。一周后,病捡报告向她亮出了红牌:宫颈息肉伴局部癌变。小麦随即住院做了子宫切除术。 宫颈息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30岁以后的中年妇女,发生率约为5%左右。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理改变,它是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宫颈管内局部黏膜,导致受刺激黏膜发生增生形成团块状组织块。增生的组织块在子宫的排斥作用下,逐渐由宫颈管内向宫颈外口突出,以细蒂与宫颈管壁相连,这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宫颈息肉。宫颈息肉通常呈舌形,色鲜红,质软而脆,约如绿豆、黄豆大小,少数可长至樱桃大小。宫颈息肉可单个或多个出现。慢性宫颈炎,包括宫颈息肉,多为分娩、流产手术等损伤宫颈后,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所致,所以,多发生于已婚妇女。
宫颈息肉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性交后出血或非经期少量不规则的点滴状出血,或白带增多。宫颈息肉患者大多伴有宫颈糜烂等其他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由于宫颈息肉常常没有明显症状,生长又较缓慢,所以,常不为人重视。尤其像小麦那样,反复多次做息肉摘除术,术后又反复复发,使患者对此丧失信心,又因多次病检都是良性的息肉,从而对摘除息肉的防癌重要性产生“无所谓”的漠视态度。可是宫颈息肉并不总是那样“温和”、“善意”,它仍有一定的癌变的可能,虽然发生率并不太高,约为0.7%左右,毕竟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癌变,究竟谁是息肉癌变的“倒霉者”,难以猜测。所以,对于宫颈息肉患者,医生总是千方百计地建议患者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摘下的息肉都要送病检,以便排除息肉癌变。即使所送的息肉已经癌变,毕竟是较早期的病变,仍有利于患者早期得到治疗,争取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以,作为患者对及时摘除宫颈息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有所认识,加以重视。当然,过分紧张也是没有必要的。
宫颈息肉为什么容易复发?
宫颈息肉是因慢性炎症长期刺激颈管黏膜引起的,可以引起单个或多个息肉,所以,宫颈口可以出现单个息肉,有时也可同时出现2个,甚至3个息肉。倘若,多个息肉的形成有先有后,先形成的已经突出于宫颈口,后形成的体积较小,尚在宫颈管内,当宫颈口的息肉摘除后,颈管内的息肉长到一定程度,又会出现在宫颈口了;倘若,息肉摘除后,颈管内的慢性炎症依然不断地刺激颈管黏膜,可以诱发新的息肉,导致复发;有时,宫颈息肉摘除不彻底,只摘除一部分,则剩下的部分,也可继续增长、增大,导致复发。由于息肉是从颈管内长出来,颈管内的情况,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无法发现有无剩余的小息肉和未摘净的残留息肉,所以,出现复发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宫颈息肉摘除后还须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摘除复发的息肉。倘若,出现术后复发,尤其像小麦那样多次复发者,可采取宫颈管冷冻治疗,通过冷冻头上的“笠帽”深入到宫颈管内,破坏剩余的小息肉和病变黏膜,有望杜绝息肉的复发。不具备冷冻治疗条件的医疗单位,也可通过宫颈管搔刮,清除宫颈管内剩余的小息肉和病变黏膜,也可预防复发。
宫颈息肉是宫颈管粘膜受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后增生形成的,是生殖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宫颈息肉开始常常很小,位于宫颈管内,所以妇科检查难以发现。以后逐渐增大,在宫颈管的排斥作用及息肉本身重力影响下,宫颈息肉就会慢慢地向阴道方向脱垂,最后使息肉呈水滴状悬挂于宫颈口,以细蒂与宫颈管壁相连。
(责任编辑: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