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
形成子宫内膜息肉后往往会出现月经紊乱、经期延长、出血量时多时少。子宫内膜息肉如果不及时切除,容易阻塞输卵管开口,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
子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病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临床表征。它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使子宫颈管粘膜组织局部增生 ,而由于子宫自身有排异的倾向 ,致使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样改变 ,故也叫做宫颈内膜息肉。中医认为子宫颈息肉的发生是由于郁积的湿热 ,伤及血海养分 ,损伤了脉络及胞带所致。
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 ,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 ,大致可分为两种 :
第一种子宫颈息肉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 ,或在颈管内。一般体积较小 ,直径多在 1厘米以下 ,单个或多个 ,色鲜红、质软、易出血、蒂细长。外观如水滴形成扁圆体。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 ,这种息肉位置表浅 ,向表面突出 ,基底部宽 ,颜色淡红 ,质地较韧。
子宫息肉多数良性 ,有极少数恶性变 ,恶变率为 0.2~ 0.4% ,若作宫颈息肉摘除后常常要复发。宫颈息肉多发生于 40~ 60岁经产妇。息肉极小时患者没有什么不适症状 ,多数是因其他疾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方才发现。少数息肉较大者宫颈息肉的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 ,或者白带中央有一丝一丝的血丝 ,甚至有少量的阴道出血 ,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 ,尤其在性交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 子宫颈息肉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吗?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梭形,称为宫颈管。它的上端为宫颈内口,下端为外口。宫颈管表面有一层粘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得颈管粘膜不断增生,堆积,并且从粘膜的基底层向宫颈的外口突出,从而形成了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着在宫颈管内或宫颈的外口,一般比较小,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也有较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有蒂,随着生长而突出于宫颈口外。息肉小的,则仍留在宫颈管,仅微现于宫颈口。来源于宫颈粘膜的息肉,表面有一层柱状上皮覆盖,有丰富的微血管,因而颜色鲜红、柔软、脆弱。轻轻触动就会出血,以至于经常发生感染而形成溃疡。另有一种来自宫颈阴道部分的子宫颈息肉,表面由复层鳞形上皮所覆盖,由于间质内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所以颜色浅红,质较韧,基底较宽,病位表浅。
极小的子宫颈息肉常无自觉症状,大多在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息肉较大的,则容易出现血性白带或接触出血的症状,特别在性生活或排便用力后,可以发生少量出血。这些症状与早期的宫颈癌很相似,应该及早检查及时治疗。
西医对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若伴发有炎症时,先要控制感染;出血时,则以止血为主。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子宫颈息肉虽然罕有癌变的,但癌变率亦在0.2%~0.4%,对于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手术切除后应将息肉送作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就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此外,本病容易复发,手术后应定期复查,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责任编辑: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