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一般来自子宫颈管粘膜,为颈管粘膜的堆积,并多认为炎症是息肉的形成因素。
附着于子宫颈口或宫颈管内,是宫颈粘膜在炎症的刺激下局部增生,并外突于宫颈外口而形成的,伴有炎细胞浸润,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体积较小,直径在1厘米以下,外观如舌形,颜色鲜红,质地柔软且脆,易出血,蒂细长。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间质内含纤维结缔组织。这种息肉位置表浅,向表面突出,基底部宽,颜色淡红,质地较韧。
【诊断】
较大息肉在双合诊时很易发现,但小息肉只有在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见到。
息肉偶可发生恶性病变或与之并存,故绝不能发现息肉即不再进一步检查。应先作宫颈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再取息肉送作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息肉极小时常无症状,每因其他妇科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较大息肉能引起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特别在性生活或大便用力后可以发生少量出血。这些症状与早期宫颈癌相似。
宫颈息肉一旦发现须及早治疗!
息肉的癌变率一般情况下比较低,如我们熟知的声带息肉、鼻息肉,还有胃息肉、肠息肉等,早期的发现和积极的治疗,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是宫颈息肉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息肉相比,虽癌变的可能,但比率还是比较低的,约为0.2%~0.4%。宫颈息肉也是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颈管粘膜局部增生,逐渐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宫颈息肉如不治疗,可逐渐长大,阻塞宫颈口,引起不孕症,也可造成性交出血,或有血性白带,所以一旦发现宫颈息肉,还是立即摘除为好。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有一种息肉的根部附着于子宫颈口或宫颈管内,是宫颈粘膜在炎症的刺激下局部增生,并外突于宫颈外口而形成的。息肉的表面被一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含有宫颈腺体,间质内有丰富的微血管及疏松的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这种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在1厘米以下,外观如舌形,颜色鲜红,质地柔软且脆,易出血,蒂细长。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间质内含纤维结缔组织。这种息肉位置表浅,向表面突出,基底部宽,颜色淡红,质地较韧。
一般情况下,女性患宫颈息肉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有时含有白带增多,或白带中夹血丝,或出现同房出血。如果发现上述情况,患者应到医院就诊。许多患者的宫颈息肉是在普查或因其他病做妇科检查时被发现的。
为防止宫颈息肉的发生,请广大女性朋友务必注意此病的治疗护理,北京京坛医院对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经验,可以高超的技术为您解除不育之忧。
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有不孕、月经量过多、经期长和淋漓出血等症状。由于息肉缺乏恒定的症状,故其发生率很难估计。如果息肉位于子宫角部,堵塞了输卵管开口,或巨大息肉、多发肉等影响了精子的上行和孕囊的着床,就有可能导致不孕。
息肉组织由内膜腺体上皮和间质组成,按息肉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子宫内膜息肉可分为两类:功能性和非功能肉。
①功能肉与其周围的内膜一样对卵巢激素有反应,呈周期性变化,随月经周期的改变而增大或缩小,随经时内膜的剥脱而脱落;
②非功能肉不依赖卵巢激素而生长,其组织结构为内膜腺体增生或内膜腺体瘤样增生,后者有恶变的可能。
子宫内膜息肉有大小、单发或多发、有蒂和无蒂之分,息肉多位于底部或宫角部,因此,诊断性刮宫容易遗漏该部位的病变。
宫腔镜下所见:息肉柔软、活动、色泽似其周围内膜、鲜红、息肉有蒂时可随液流而摆动。镜下应与内膜皱褶和内膜息肉状突起相鉴别,当漏液过多而膨宫不全时内膜呈皱褶而误诊为真肉;内膜息肉状突起实际上也是增厚的内膜皱褶,此种情况多见于月经中期的分泌期或在服用孕激素治疗时,当膨宫完全后,内膜息肉状突起的内膜皱褶展平而消失,息肉状突起可稍变平但不消失,真肉则无此现象。息肉也不同于粘膜下子宫肌瘤,后者突出于宫腔,表面圆形、光滑、质较硬、不随液体流动。
子宫内膜息肉的处理:镜下确定息肉的部位、大小和数目后,可选用刮匙、活检钳、圈套切割器等器械进行处理,对单个有蒂、附着部位较低的息肉,用长弯血管钳挟取扭除。位于输卵管开口附近的小息肉可在宫腔镜直视下以活检钳挟住取出,对蒂宽而近宫底的较大息肉,在宫腔镜直视下圈套法予以切除。如息肉为多发以全面刮宫为宜,刮宫后立即宫腔镜检,对残留息肉可再次用器械取出或重复刮宫。由于息肉容易复发,必要时重复宫腔镜检,了解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