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似有逐年增高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更为明显。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有关病因学的研究证实,许多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其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有关的发病因素深入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改善患者者的预后。
易发因素
(一)垂体功能异常
一些体质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子宫内膜癌患者常伴发一些综合症状,如肥胖、不孕、糖耐量降低、高血压、高雌激亲症、子宫功能性出血及无排卵等。这些综合症状可能是长期垂体功能异常所致。所以有人认为遗传的垂体功能异常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发病原因。
(二)高雌激素症
高雌激素症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易发因素之一。对这种患者应视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高危者。下述几点是高雌激素血症的基本症状:1.早发月经;2.在生育年龄里曾有排卵停止,3.功能性子官出血;4.不育;5.子宫内膜息肉或增生过长;6.习惯性流产;7.乳房重度囊性变。
(三)家族倾向
曾有报道有易患子宫内膜癌的家族,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人迫朔一个易感家族的家谱从1895年以来在650个直系亲属中有18个40岁以上的人患子宫内膜腺癌,53个患结肠癌,这很可能是肿瘤的易感基因或肿瘤病毒在起作用。
(四)营养
营养因素可以影响月经初潮以及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一般西方国家的妇女子宫内服癌发病率高,而东方图家发病率相对低。一些在美国的日本移民,原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是低的,到美国以后也逐渐升高,特别是他们的下一代,发病在不断增加。探索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病增加的致癌原因中,营养的改变是最值得重视的。患子宫内膜癌者食西方饮食的明显多于食其他饮食者。日本现有饮食趋向西方化,所以发病率也有增长趋势。
西方饮食是高脂肪的。从动物实验证明,脂肪喂养动物可刺激产生乳房肿瘤;脂肪有储存雌激素的功能,高脂肪可能是肿瘤的易发因素。基于这一推断,现在有的国家对饮食已有所调整。最好的饮食应该是低脂及低胆固酵的。营养的作用可影响激素的产生与储存,影响激素同细脑内受体的反应。这些影响是错综复杂的,特别是这些因素对于不同的年龄组有不同的作用。
(五)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息内
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增殖症可能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先兆,伴有功能性卵巢肿瘤者更是如此。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并存是很常见的现象,在绝经后再患于宫内膜息肉是非常危险的,最好行子宫切除。
(六)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无排卵者
长期无排卵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高,这种人往往很肥胖。
(七)受体的改变
子宫内服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细胞浆内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较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明显降低。受体的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注:本文摘自《妇科恶性肿瘤》 高永良著)
(责任编辑:小王)